1. 
    
    1. <table id="fezsp"><meter id="fezsp"><dfn id="fezsp"></dfn></meter></table>

      1. <label id="fezsp"></label>

        中药一号网 >>所属分类 >> 草药类中药材    清热类中药材   

        黄鹌菜

        编辑词条
        黄鹌菜黄鹌菜


          黄鹌菜,别名又叫毛连连、野芥菜[福建]、黄花枝香草、野青菜等,为菊科黄鹌菜属植物黄鹌菜,以全草或根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具有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,止痛的功效,适用于咽炎,乳腺炎,牙痛,小便不利,肝硬化腹水;外用治疮疖肿毒等症状。

          「中文学名」黄鹌菜

          「拼音」 Huáng ān Cài

          「英文名」 Herb of Japanese Youngia

          「拉丁学名」Youngia japonica (L.) DC.[Crepis japonica (L.) Benth.]

          「别名」 毛连连、野芥菜[福建]、黄花枝香草、野青菜、 苦菜药、黄花菜、山芥菜、土芥菜、野芥兰、芥菜仔、臭头苦苴等。

          「来源」为菊科植物黄鹌菜的全草或根。

          「原形态

          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20~80厘米。须根肥嫩,白色。茎自基部抽出一至数枝,直立。基部叶丛生,倒披针形,提琴状羽裂,顶端裂片大,先端钝,边缘有不整齐的波状齿裂;茎生叶互生,稀少,通常1~2枚,少有3~5枚,叶片狭长,羽状深裂。头状花序小而多,排成聚伞状圆锥花丛;总苞片2层,外层苞片5枚,三角状或卵形,内层苞片约8枚,披针形;花冠黄色,边缘为舌状花,中心为管状花,瘦果棕红鱼,具棱11~13条,冠毛白色:花期4~5月。

          「生境分部

          生于路边荒野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      「用法用量」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;或捣蛋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捣汁含


        黄鹌菜黄鹌菜


        目录

        黄鹌菜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        「性味」 甘、微苦,凉。

          「功能主治

          1.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,止痛。用于咽炎,乳腺炎,牙痛,小便不利,肝硬化腹水;外用治疮疖肿毒。摘录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          2.清热,解毒,消肿,止痛,治感冒,咽痛,乳腺炎,结膜炎,疮疖,尿路感染,白带,风湿关节炎。摘录 《中药大辞典》

          3.清热解毒;利尿消肿。主感冒;咽痛;眼结膜炎;乳痈;疮疖肿毒;毒蛇咬伤;痢疾;肝硬化腹水;急性肾炎;淋浊;血尿;白带;风湿关节炎;跌打损伤。摘录 《中华本草》

          4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消肿,止痛。治感冒。"

          5.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解毒,通结气,利咽喉。"

          6.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:"抗菌消炎。治疮疖,乳腺炎,扁桃体炎,尿路感染,白带,结膜炎,风湿性关节炎。"

        黄鹌菜黄鹌菜

          「复方

          1.治咽喉炎症:鲜黄鹤菜,洗净,捣汁,加醋适量含漱(治疗期间忌吃油腻食物)。

          2.治乳腺炎:鲜黄鹤菜一至二两。水煎酌加酒服,渣捣烂加热外敷患处。

          3.治肝硬化腹水:鲜黄鹤菜根四至六钱。水煎服。

          4.治胼胝:鲜黄鹤菜一至二两。水酒各半煎服,渣外敷。

          5.治狂犬咬伤:鲜黄鹤菜一至二两。绞汁泡开水服,渣外敷。(选方出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

        附件列表


        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        上一篇千金藤 下一篇

        声明: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,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!

        词条信息

        admin
        admin
        超级管理员
       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  

        相关词条